正在阅读:喝酒与说酒!一个奉新人与酒的故事...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潦河文艺 / 正文
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喝酒与说酒!一个奉新人与酒的故事...

转载 周芸2022/07/20 08:51:28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微信公众号 作者:奉新远航信息网 776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







酒啊,酒……

    说到酒,我深有体会,因为我从小就喝酒,喝了近半个世纪,酒量也不小,而且是祖传。

    我父亲活在世上唯一的嗜好,就是喝酒,一年365天,几乎天天要喝。那是六、七十年代,农村还是集体制,生产队每年分的糯米,父亲就用来酿酒,他酿出来的酒清亮,口感好,又甜。每当父亲喝酒的时候,会让我喝上一、两口,久而久之我便会喝酒了。父亲的下酒菜很简单,除了一碗青辣椒,便是一碗黄豆了,如果能有一碗火烘鱼,那真是赶上了好日子。父亲至1975年去世前,仍然没有断过酒。酒伴他一生,让他心情愉悦,悠哉地走到了人生的尽头。

    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务农,在农村喝酒的机会实在太多。除了婚丧喜庆,建房上梁等等之外,平时走门串户几个朋友坐下来不问菜肴如何,也会喝上几杯,酒后拿起扁担,挑起谷箩,哼着小曲走向田野,微风一吹,还真有几分惬意。


    在我的记忆中,1975年冬因喝酒险些酿成大祸。那年我参加罗坊公社在坪上大队华林山脉的造林大会战,中午喝酒后和一大队干部搭车回家,我们所处的马路边没有停车点,以防班车不停便扛了几根木料横在马路上,当一辆班车驶过来时,他却爬上了车顶,摇摇晃晃,险象环生,而我却傻呼呼地站在马路边没有上车。

    当天晚上队部召开百人大会,大队主要领导针对这件事大发雷霆,我胆怯地坐在会场一角,生怕被人揪上台打成“反革命”批判斗争。那年我刚18岁,那年文化大革命的硝烟还未散尽……。现在想起此事,心里都有几分惧怕,是酒让我有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。

    1980年我考进罗市乡政府文化站工作后,喝酒的场合就更多了。不说平时,就春节期间,机关里相好的朋友都要轮流做一次“东道主”,喝上十天、半月;大家在一起高兴,借机谈谈工作,拉拉家常,加深友谊,增进感情。90年代初期,我进入乡政府班子层,喝酒几乎是成为一项工作任务,陪酒的档次也高了,常常为了接待来客和应酬场面,在酒桌上要承受酒“精”考验。有人认为酒场就是政治,所以让人无可奈何,即使是“花间一壶酒”,也无法“独饮好悠闲”。于是,有人把身体喝垮了,有人把胃喝坏了,更有人把命喝没了……直到2004年我退居二线后,酒慢慢地远离了我的视线,朋友相邀,同学小聚也很少喝酒了。
    
   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,酒也是一样,有着它自身的灿烂和辉煌。

   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。其中《史记.殷本纪》就有关于纣王“以酒为池,悬肉为林”,“为长夜之饮”的记载,以及《诗经》中“十月获稻,为此春酒”和“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”的诗句等,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。对于酒起初是谁发明的,有人说是上天造酒,有人说是猿猴造酒,有人说是仪狄造酒,有人说是杜康造酒,至今都众说纷纭,难以定论。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,那就是劳动人民在经年积日累的劳动实践中,摸索出制酒的方法,又经过“智者”归纳总纳,后代人又按照祖先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,流传至今,这个说法是比较接近实际的。

    中国是酒的故乡,远古时代酒首先用来祭祀人们畏惧的天地鬼神,随着农业的发达,酿酒的盛行,酒的政治色彩也日益浓厚,经济价值不断增长,与文化艺术的关系也日渐交融。可以说客人自远方来,无酒不足你有多少款款厚意;朋友离你而去,没酒不足你有多少依依深情。“三杯通大道,一斗合自然”;由此可见,酒是综合体现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缩影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
    自古至今,多少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、文人骚客或借酒成事,或把盏吟诗,或饮酒结交,或碰杯传情,衍生出一桩桩奇闻轶事,佳话趣谈,且广为流传。这些虽不能反映中国酒文化的全貌,但都无不蕰藏着中国酒文化的奇妙意境。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”;这些深刻的文化内涵,丰厚的文化底蕴,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愉悦的感官享受,更有那强烈的慰籍和心灵的悸动。

    中国的酒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,是因为酒与人们生活、民俗息息相关,它根植于社会的各个层面,功能和作用无处不在。

    不同的时代,不同阶层的饮酒方式亦显多样色彩。但以酒咏物,以酒抒怀诗辞歌赋,民谚俚语难以数计,其妙趣横生的酒联,更让人回味无穷:“三杯竹叶穿心过,一朵桃花上脸来”;“四座了无尘事在,八方都为酒人开”;“酒里乾坤大,壶中日月长”;“猛虎一杯山中醉,蛟龙两盏海底眠”;“一川风月留酣饮,万里山河尽皓歌”;“入座三杯醉者也,出门一拱歪之乎”……可谓是天花乱坠,美不胜收。

    唐诗中的酒文化,争妍斗艳,鹤立鸡群,上与天地同歌,下与人间抒怀,自产生就与酒结下不解之缘。古之诗与酒可谓浑然天成,诗中情融入酒中千丝万缕;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;“何以解忧,惟有杜康”。唐代文人无酒不成诗,饮酒作诗蔚然成风,胜似历朝历代。

    古之送别有酒:王维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。古之相思亦有酒:范仲淹“酒如愁肠,化作相思泪”。古之愁也有酒:李白“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”。古之悲也有酒:柳永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晓风残月”。古之壮怀也有酒:辛弃痴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……唐代诗人们除了与酒情难以割舍,把酒融入民俗也跃然情怀之间。写宴会:李白“开琼筵以坐花,飞羽觞而醉月”。写节日:孟浩然“何当载酒来,其醉重阳节”。写登高游玩:刘希夷“携酒上春台,行玩伴落梅;醉罢卧明月,乘梦游天台”……

    唐诗入酒,如醉如痴,每每读来都有顿悟之感;诗人笔下的酒文化是诗与酒融为一体的发扬,是酒文化的积淀与情感的抒发。诗人把酒溶入生活的每一瞬间,让酒渗透灵感,让酒激荡思绪。于是笔下写情悠悠,写景绵绵,写事旷达,写人细腻,写远古追思,写当代直观;“静处花间听细雨,动时高山闻涛声”。酒赋予了诗人灵魂,而诗人把酒吟出了醇香……

    中国人喝酒与民俗密不可分,所以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,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观念使之程式化,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,其形式生动活泼,姿态万千。

    老北京人喝二锅头要50度的,下酒菜猪耳朵、花生米、豆腐丝各来一盘就齐了。上海人家多喝老酒,亦即绍兴酒;糖醋内排、糟鸡、素火腿、素鸭等最是得意的下酒菜。天津百姓最爱喝白干,度数越高越带劲。山东人善饮酒天下皆知,喝酒喜欢用大碗,这似乎有梁山好汉之遗风。蒙古族的青年男女喝酒或劝酒喜高歌一曲,第一杯敬客人的酒必须要喝完。云贵川的少数民族的进寨酒却是用牛角装好随身携带。藏族人好客,用青稞酒招待客人。而江西人喝酒多般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,要么滴酒不沾,要么深不见底。喝酒善劝是江西人的一大特点,其劝人喝酒的水平达到了一种艺术高度,劝词有板有眼,循循善诱,步步为营,上到天文地理,下到人情世故,大到国家政治,小到朋友感情,每敬一杯酒都能恰到好处地牵扯,其说词和论证,有理有据,有板有眼,让人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,似乎不喝此杯酒没有尊严和面子,甚至有愧于列祖列宗,于是在巧舌如簧的攻势下喝的酣畅淋漓,醉意醺醺……

    中国人喝酒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生的全部过程。结婚要喝喜酒,去世要喝丧酒,造屋要喝上梁酒,生小孩要喝三朝酒、满月酒、周岁酒;拜师要喝拜师酒,唱戏要喝开锣酒,买房要喝新房酒,迁居要喝乔迁酒,提拔要喝高升酒,调动要喝送别酒,参军要喝出征酒,升学要喝中榜酒,买车要喝恭喜酒,开业要喝发财酒,聚会要喝重逢酒,相逢要喝高兴酒……喝酒的方式形形色色,包罗万象,不可尽举。除外,人们喜欢以酒祭祖,以酒提神、以酒助胆、以酒卸寒;在壮行、谋事、交际、结盟、助兴等方面也有着它的特殊功能。

    对于酒场也是不得不说的话题,历史上的“鸿门宴”就告知人们酒场的真伪,说白了酒场太多都隐含着极强的功利性。中国人的酒场其作用甚多,其功能显著,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:一是公关功能,二是礼节功能,三是聚会功能,四是助兴功能,五是娱乐功能。进入酒场的人各怀“酒”胎,有的让你肃然起敬,有的让你点头哈腰,有的让你捉摸不透,有的却让你哭笑不得。酒场好似一面镜子,酒者的仪表,心灵、修养、狡猾、刁奸、放纵、囗无遮拦、随心所欲、没大没小,喧宾夺主等等都一照无遗。酒场好比一本社会的百科全书,随手打开,除了酒的浓香,菜的味香,还有那些让人似懂非懂的故事,嬉笑怒骂的脸孔让你有时糊涂,有时清醒,有时尴尬,有时无奈……可以说只要有酒场,故事永无止境。

    中国人对于喝酒情有独钟,无不彰显豪放与热情,但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,一旦把持无度,必引发祸端。我们就拿酒后驾车来说,据百度显示:2021年全国查处酒驾共计56万3千4百余人,这其中经济损失无可估量,又给多少家庭带来了痛苦和灾难。

    酒祸,是人祸。“交不可滥,谨防良莠难辨;酒勿过醉,慎止乐极生悲”。大凡喝酒的人要做到时时警示自己:“出门有人已交待,少喝酒来多吃菜”;千万不要“酒壮英雄胆,不要法律管”。要做到时时控制自己:“能喝八两喝半斤,回家路上看得清,能喝半斤喝二两,一心一意跟着党”;千万不要“人生难得几回醉,要喝就要喝到位”。要做到时时提醒自己:“万水千山总是情,饮料当酒行不行”?千万不要“感情深,喝酒不怕打吊针;感情铁,不怕喝的胃出血”。倘若喝酒的人能如此这般,你在酒场上可以游刃有余,你的身体不用担心,你的家庭少有烦恼,你也许不会因纵酒过度触犯法律,你也许不会因酒超量倒下”以身殉酒”的身躯……

    酒的世界异彩纷呈,让人眼花缭乱,看不清,猜不透;酒的故事千姿百态,让人扑朔迷离,说不完,写不尽。酒的世界是不可摧毁的,酒的故事还会继续发生;“朋友来了有好酒”,那忍不住亲吻杯缘的冲动,那禁不止借酒倾诉情怀的急切,不知蕴藏着多少酒人的欣喜和痴迷?无奈与辛酸?“众人之浊你可清,他人之醉你可醒”。但愿,那酒是你开心愉悦的畅饮;但愿,那酒不是你引发事端的导火索……







甘道友

1957年10月出生,中专文化,奉新县财政局退休干部。
1980年8月招聘为罗市镇镇政府文化干部,先后任一官半职。几十年勤奋学习,笔耕不辍,有新闻稿件、小小说、诗歌、散文、言论、杂文、故事、箴言语丝等文学作品数千余篇散见于全国各地报刊。曾担任《中国企业家报》、《家庭报》、《妇女之声报》、《法制周报》、《农友报》、《美报》等三十多家报社、杂志特约记者。曾有《那远去的日子》、《长城能推倒吗》、《酒啊,酒》、《尽在语中》、《活在当下》、《广阔天地绽芳华》专著出版,近百万文字。系中国新文学转型协会会员,中国民间故事协会会员,宜春市作家协会会员,奉新县作家协会理事。
已有0人点赞

自定义html广告位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

专题

查看更多